当前位置:首页 > 虫鼠知识
鼠类季节波动
作者:aiqingyan | 时间:2021-01-13 09:04:52

      鼠类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始自本世纪20年代初,奠基人是C.J.Elton。自20年代至40年代初,是鼠类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初级阶段。50年代和60年代是鼠类实验生态发展阶段,从深层上探讨了种群调节机制。70至80年代是鼠类种群动态研究的蓬勃发展时期,较完整地形成了气候,食物,疾病,行为,内分泌,遗传,空间领域等假说,并得到了进一步检验和验证。深圳灭鼠公司的专业消杀人员发现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多偏重自然观察和直观分析,上升到理论研究水平的不多。

      我国鼠类季节波动类型有马鞍型,双峰型和单峰型。一次性繁殖种类多呈单峰型;北方种类多呈单峰型或以秋峰为主的双峰型;南方多为双峰型或马鞍型。北方鼠类季节波动比南方种类剧烈。南方鼠类年间波动较小,华北,黄淮平原鼠类波动幅度较大,但较缓慢,并有同步发生现象。东北,西北地区鼠类波动剧烈,有些种类数量有3—4年的周期性。

      鼠类年间波动类型有几种划分方法如周期性指数(S)法,季节波动幅度CA)法,N­G法即自相关函数和时间序列分析法等。本文提出八分区几何法,来判断数量波动类型及外界关键作用因子。

      非周期性波动有两种不规律形式,即纯随机波动和混沌。混沌是由于动力学中的“奇怪吸引子"(Strangeattractor)的作用,给鼠情长期测报带来了困难。

      鼠类数量波动一般都反复经历上升一峰期—下降低谷这四个时期。不同地区的不同鼠种四个时期长短不同。种群数量年间变动形式可能与季节波动形式有密切联系。依据短期的季节变动,有可能预测较长期数量发生趋势。·

      (3)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有7大类:食物、气候、天敌、栖息地、疾病、竞争和人类活动。因素的作用形式有密度依赖性和非依赖性、时滞、单向和相互作用之分。

      (4)种群数量波动与调节假说有食物假说、天敌捕食假说、空间-行为假说、表现型-行为假说、遗传型-行为假说、气候假说、疾病假说、多因子假说和动力学假说,深圳灭鼠公司的专业消杀人员提出空间因素也可能对种群数量调节很重要。各种假说既有有利的证据,也有不利的观平察。仅用一种模式来解释不同地区和不同鼠类的数量波动可能是不够的。种群数量波动,是种群与环境相协调的结果。